Grease_ver2.jpg

 

        等到1978年上映的火爆浪子(Grease)飄洋過海來到臺灣時,那種青春特有的墮落與自由奔放的歌曲和舞蹈,表現了一個美國對於50年代單純美好的懷舊,在那時的想法都是單純的,青春的,充滿活力的,以年輕人為主軸的美國生活的形象。然後,《火爆浪子》不斷讓自己敘事命題突顯一個特定的時代氛圍,那時的年輕人正剛接觸到搖滾、汽車、電視與美式生活形象的現代性生活,在《回到未來》中,在《西城故事》中,在《美國風情畫》中,在《阿甘正傳》中,在《歡樂合唱團》中,他們充滿自信、他們永遠青春、他們活在當下也只抓住當下,高中(同儕、打工、汽車、美容、舞會、愛情還有隱隱約約地對抗無法理解他們的權威師長)就是他們生命中的黃金時代。

Grease_8926700-01108._V356389327_SX1080_.jpg

在影片中,角色們的日常生活隱藏了消費主義的主導動力的資本主義的存在,將青春遭遇的困境和獨白變成一首又一首的勁歌金曲,John Travolta和Olivia Newton-John飾演的高中小情侶Danny和Sandy,一個痞帥不羈(但屈伏塔演的有點油膩,真正的50年代電影的青年叛逆形象,還是首推James Dean),另一個是家教嚴謹的乖乖牌,他們的愛情,注定是兩種不同價值觀的衝撞,至於誰佔了上風? Sandy在片尾畢業典禮穿上的一襲連身皮衣讓答案不言可喻。

Grease_1978_521.jpg

如果從音樂劇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火爆浪子》所創造的盛大歌舞場景遠不比本片導演在角色獨唱時匠心獨具的鏡頭風格要好,所以畢業舞會的場景雖然有10幾分鐘,但是角色之間在歌舞時具有的張力和舞蹈場面的運鏡調度都相當混亂。從此處來看,這並不是一部好的音樂劇改編電影,但卻是一部堪當《歌舞青春》祖師爺的YA電影。

 images.jpg                                                          

但這對於當時戒嚴時期、高速經濟成長的臺灣人來說,這種自由的校園環境所象徵的步不僅是過去,而是當下與未來的可能性。我們無法理解在50年代白色恐怖下的另一種自由生活的可能性,但我們透過文學,表現出了對於美國文化的渴望。楊德昌的《牿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正是一部精準掌握時代的壓抑和集體渴望的偉大電影,它戳破了美式現代性生活無限連鎖和複製對第三世界的蠱惑,並清晰地抓緊日常生活背後的國家暴力本質。

images (1).jpg

 

 

 

 

 

上映時間:19786

導演:Randal Kleiser

編劇﹕Jim Jacobs/Warren Casey/Bronte Woodard/Allan Carr

演員    John Travolta(Danny)/Olivia Newton-John(Sandy)/Stockard Channing(Rizzo)

Jeff Conaway(Kenickie)/Barry Pearl        (Doody)/Michael Tucci(Sonny)…etc.

片長﹕110 min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77631/fullcredits?ref_=tt_ov_wr#writers/

arrow
arrow

    S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