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JvH0kwxanv1sjn0OdA7-1190x1701.jpg

與它在金馬獎上斬獲8項大獎的成績,以及它經典的電影歌曲和林青霞唯一一座的金馬影后相比,《滾滾紅塵》被當下觀眾遺忘的速度實在快得驚人。這當然與它描寫的時代為中日戰爭和國共內戰,電影的場景發生在上海有關。抑或是電影的拍攝風格太過於相似台灣早期的三廳電影(客廳、舞廳、咖啡廳),而故事又太過於相似於瓊瑤文藝電影,電影柔焦的鏡頭語言和不太成熟的新浪潮式插入鏡頭,主角們身為上古文青世代(民國初年)的觀點太過疏離,甚至其中的男女主角林青霞和秦漢,本身就演出過許多三廳電影。當然,這也讓他們兩人在《滾滾紅塵》中的演技,搭配較文言的散文式對白,就像在看一套老套的愛情文藝片。

d3896791.jpg

那麼,《滾滾紅塵》是否過譽了呢﹖從我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部台灣再也拍不出來的電影,也是一部保存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國民初文化氛圍復興和懷鄉的電影註記。同時,在今日台灣身處的文化位置,得以將它的浪漫文藝皮切開,看見多元情慾的骨和肉,看見編劇三毛將自身與張愛玲的感情史揉入這部電影的方式。它屬於它上映的那個時代,而非如同監製徐楓的另一部電影《霸王別姬》一樣,超越那個時代,上升到史詩的高度。

沈韶華(林青霞飾)的青年時期被父親關在閣樓,她憤怒、哭喊、嘗試自殺,在閣樓的牆壁上用毛筆大肆寫字,最後開始創作。直到父親死去,她終於被放出閣樓。雖然她走出了閣樓,坐著黃包車奔往城市,但是她情感中純真和樂觀的事物似乎都被留在了那個關住她青春時光的閣樓中。電影中的城市原著設定是上海,但因為拍攝地是東北長春等地,差異太大的風景錯位,讓這座電影中的城市就像是「某個城市」一樣,承載了故事的主角們,而帶有一點幻覺喪失的空虛感。這位文壇新星女作家看起來世故,卻早已顯露出對愛情執迷不悟、一往情深的性格特徵。

《滾滾紅塵》被媒體譽為是「東方版《亂世佳人》」-768x527.jpg

一日,為汪政權服務的文人章能才(秦漢 飾)造訪,兩人相互欣賞,從相互試探到迅速墜入愛河,跨越了民族主義和政治立場的紅線。電影中有一幕是兩人披上章能才送給沈韶華的紅絲巾,將自身的面容隱藏在紅絲巾之下,沈韶華踩在章能才的腳上,在陽台上翩翩起舞。這不僅表現了兩人盲目於眼前的愛情,同時也表現了在這段感情中沈韶華單方依賴、沈韶華單方索求、進而單方受傷的情感本質。這個片段以中景拍攝而成,採俯角平移拍攝而成,灰黃色建築景物佔據螢幕上半,讓套上紅絲巾盲目共舞的兩人顯得孤獨無助、任性,在這個流變的年代,兩人希望在這被絲巾隔開的世界內,得到情感的永恆。這個片段配上了由羅大佑作曲、陳淑樺演唱的《滾滾紅塵》同名主題曲,兩人細緻舞姿流露的情感,是本片經典形象。

 

《滾滾紅塵》片中最經典的陽台雙人舞是重現傳奇作家三毛的真人實事-768x513.jpg

中華民國抗日戰爭勝利,能才被迫遠走,當沈韶華重新找到能才,才發現他與別的女人同居。韶華憤怒離去,她的情感世界就像青年時期被自己從閣樓丟下的泥老虎一樣,再一次破碎。而後,國共內戰開始,能才和韶華再一次於初次約會的高檔西餐廳相遇,這時的韶華世故地和真心仰慕她的鄰居余老闆 (吳耀漢飾)一同生活,外面砲聲隆隆,是終曲的節奏了。在搭最後一班開往台灣的船的港口碼頭,韶華終於放下了章能才,把他推上往台灣的船,自己留了下來,展開了新的人生,在另一個動亂的時代死去。解嚴後,章能才回到中國,尋找韶華的身影,這才知道,她投射自我的小說《白玉蘭》終於完成,而小說裡的結局沒有他。電影之外的一段故事是,身為男女主角的林青霞和秦漢長達10年剪不斷理還亂的戀情,在本片拍完之後也結束了。

 

01_800x600.jpg

 

文化漢奸和女性之間的愛情,除了《滾滾紅塵》外,還有李安的《色戒》,兩部電影都有參考借鏡張愛玲的文學元素。當然,兩者還是不同,《色戒》是由欲至愛的一條路徑,而《滾滾紅塵》則是將愛放在慾望、家國、時代之上。整體來說,編劇三毛希望寫一部真誠、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這讓本片雖然借用了張愛玲,卻沒有陷入張愛玲難以超越的文學語法電影化的困境中。

 

d3927671.jpg

本片除了韶華和能才的愛情之外,張曼玉飾演的韶華童年好友月鳳,來到韶華的生命,表現出在男女主角的愛情之外,另一種情感連結的方式。從她們兩人在床上親密的對話,到月鳳來到積水的地下室,拯救與能才分手情傷的韶華,兩人在情感上的互動顯得比男女主角之間的浪漫愛情更加生動飽滿,月鳳大眼滑落的淚珠和韶華心碎迷茫的眼神,一個餵食栗子的動作,兩人的情/愛,盡在不言中。

 

上映時間:1990年12月(台灣)

導演:嚴浩

編劇:三毛/嚴浩

演員﹕林青霞(沈韶華)/秦漢(章能才)/張曼玉(月鳳)/吳耀漢(余老闆)/顧美華(編輯)

片長﹕94min

arrow
arrow

    S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